毅冰®

那些外贸人升职加薪的秘密…

前几天有个朋友问了我关于职场的几个问题:

关于跳槽,关于职业规划,关于职业积累。

很好的问题,这个内容延伸一下,是可以写好几本书的,我长话短说,简单谈几点我的看法吧。

01
不要盲目听信
他人的建议

首先,在职场上,请记住一条原则,‘’撑死胆大的,饿死胆小的”。

很多时候,不要觉得自己不行,因为别人远远没有你那么了解你自己。

人总有一种自我羞愧感,觉得自己这个事情不够格,那个事情做得不够好,这个能力不够强,那个技能还差很远,然后自我怀疑,从而错过很多机会

我们对于职场,大多数停留在自己的想象,停留在网上的一些评论,停留在身边同学和朋友们的感慨,停留在大学老师们的“指点”。

说得不客气一些,大多数都是bullshit。

一个一年挣十几二十万的人,有什么资格去对别人的职业生涯指手画脚?

你这不是害人么?

所以,别去看这些东西,别去听身边任何朋友和亲戚的“建议”,除非他们比你高两个阶级以上,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,思维方式和顶层设计会完全不同。

就好比在B站,很多人会酸老华,会讽刺老华,为什么呢?

因为他说了大实话,这就动了一部分人的奶酪了,因为他真的挣到钱了,这跟纸上谈兵是两回事,就让很多人眼红和嫉妒。

投资行业,不管你如何言之凿凿,都是事实说话,有本事就晒出自己账户和盈亏记录,很简单的事情。

职场上也是一样,你混得不错,你才适合对别人指点一下。

如果自己都是社畜,凭什么去教别人,如何规划职业生涯?

这不是扯淡么,误人子弟。

所以每次碰到这类涉及到人生抉择和方向的问题,请记住,一定不要听取任何身边人的建议,也不要看网,上和社交软件上所谓的攻略。

因为大部分写攻略的,自己也混得不怎么样,都是google writer,都是根据自己的一点经验加了无数想象而已。

除非你咨询的这个人,有足够的经验和阅历,思维和眼界远在你之上,而且他在他的领域里混得不错,有能力、有资历、收入高、有江湖地位,TA的话这才有参考价值。

我没法明确告诉你,你的职业生涯应该如何规划,因为我也不是富人,也没有说白手起家到带动整个家庭富裕,我自己都没有做到,我的能力,也仅限于大中产。

所以我的思维和经历和眼界,也就到这个位置。

也就是说,我说的,你也不要听,最多就是参考一下,因为有太多远比我强的人,他们看到的,他们经历的,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,一定比我强很多。

02
关于跳槽

先说你关注的跳槽,我的经验是,跳槽一定不能平跳,必须要往上走,否则就不能动,就一定要窝着,寻找机会。

裸辞虽然看起来潇洒,但如果不是能力超级强的人,裸辞会给你强大的心理压力,一旦没有合适的机会,你的职业空窗期会增加,时间一长,你只能选择将就。

一方面可能是经济压力,另一方面是无形中不断逼迫你、加深你自我怀疑的心理压力。

那怎么样算是往上走呢?其实有几个选择。

第一,新的公司,平台和资源和综合实力,远胜于老公司,可以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经验,去接触完全不同的层面。

第二,新的公司,可能和老公司各方面差不多,但是你的职位可以升一级,也就是你过去只是业务员,如今给你业务经理的职位,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,而且在你职

业生涯里,这就是一个台阶,这个机会就很重要。

第三,新的公司,各方面跟你老公司差不多,但是给你的收入,可以带来40%到50%的提升,这同样值得跳槽,是一个考虑选项。

三者占其一, 在你已经有跳槽想法的时候,就可以考虑和衡量。

而大多数人,仅仅因为对干现在的工作不满意,然后随便找了一份薪水差不多,或者仅仅每个月多几百块的。

表面上看,工资高了,但是你的时间损耗,新工作的磨合损耗,跟新团队沟通损耗,这个成本其实更高,我从来不建议。

谁给我钱多,我就去谁那里。

这是很多职场新人的通病,这一点不能说错,比如你刚毕业,两家贸易公司你都不熟悉,也不了解产品跟行业,什么都不懂,你只能凭借感觉来判断。

其中一家给你3000块,另一家给你3500块,或许你选择了后者,这并不能说错。

因为你不了解整体的衡量方式,也没有过往的经验去综合比较,所以从经济角度衡量,选择工资更高的,往往自身的风险就随之降低。

可如果你工作若干年后,还是这样来判断,就容易选错,浪费自己的时间。

如果你在这家公司做的不开心,两年后你的薪水是4500块,但是一家新公司,你可能去沟通过,觉得还行啊,氛围挺好的,大家好努力,老板给你5000块,你就跳槽了,这就是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当儿戏了。

跳槽本身就是冒险,是去用已知来搏一个未知。

如果没有比较大的利益诱惑,跳槽并不是最优选项。

没有特别好机会的时候,不妨沉淀一下,好好积累,把各方面资源提升一下。

我当初还在最底层打拼的时候,我对于跳槽,都是谨慎再谨慎的,虽然我一直都在找工作,一直都在物色机会。

但是只要没碰到我觉得,可以给我带来脱胎换骨变化的机会,我就选择不动。

我拿1200块工资的时候,同行给我1500还是1800,虽然这个钱对那时的我,是一个诱惑,但是我一定不会轻易为此而选择,我会考虑更多的东西。

可如果同行给我3000块呢?

或许我就会多争取一些利益后,迅速跳槽。

03
先学习
再积累

我在群里面谈到过,很多收入比你高职位比你高的人,各方面能力,其实并不如你。

这个现象,我很多年前就发现了。

很多当主管,当高管的,职场上或许竞争力很一般,但是他们抓住了好机会,成为了既得利益者。

这就好比买房,你邻居可能各方面都不如你,但是人家就是在很多年前买了两套房,而且一直持有到现在,就成了既得利益者

所以不要觉得自己不行,因为别人其实不了解你,当你充满自信、侃侃而谈、有理有据的时候,别人或许对你充满欣赏,甚至会破格给你很多机会,而所谓的“标准”、“要求”,都是可以用来打破的。

对一个岗位的要求,本来就不是固定的,只是一个参考标准。

比如一个职位,要求5年以上的管理经验,也许你只有1年,甚至1年都没有,但并不代表别人就一定会拒绝你。

你达到标准,也许成功概率是50%,没达到,也许成功率是20%,但不是0。

除非你各方面能力太差,真的远远跟这个职位严重不匹配。

简历的写法,我在群里面已经分析了好多好多了,小职员如何在不造假的前提下,让你的简历无比抢眼,打败众多的外企精英,这里就不赘述了。

简历是敲门砖,可以给你带来机会,但是不要迷信简历的威力,更重要的,还是你的各方面技能,综合实力的考量。

好的简历,可以在你背景不足,镀金不够的情况下,弯道超车去抢一个机会。

但是别人给你机会后,如果在面试环节暴露自己的能力不足,依然会一败涂地。

对于你,一直在努力, 在学习,在提升各方面能力,这就很好,继续加油,这是一个过程。

我当初这个过程,大约沉淀了真正三年多,才争取到了一个还不错的岗位。

所以不要急,耐心等机会,这时候赌的是心态。

工作外调,其实我从来都不怕,反而是我特别特别兴奋的事情。

为什么?

因为外调,才能给自己不同的工作阅历,才能跳出现有的生活牢笼,才能见识更广阔的世界,认识不同的人。

如果窝在一个地方,你的接触面只有你身边的一些同事,你的家人和朋友,其实眼界很狭窄,他们的高度决定了你的高度。

更何况,再穷再苦我都受过,我坚信自己一定可以走出来。

我从上海去香港,认识到港人对大陆人的浓浓的歧视和敌意,哪怕表面上没有任何表露。

在这样的恶劣环境,反而让我不断思考和找出路,最后一路做到采购办的首席代表;

我从香港去国外,同样认识到洋人对华人的排斥,但我依然找准机会,升职加薪都不在话下。

更重要的是,开拓了我的眼界,让我明白,毛主席说的对,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。

资本主义发达国家,没有我们在国内想象那么好,依然是千疮百孔,企业有管理和制度上的优势值得我们学习,但同样有无数的漏洞和bug,我相信我们都可以反超。

先学习,再积累,再强大。

04
情商比能力
更重要

另外,需要特别补充的,职场上能力固然必要,但是升职加薪,大多数情况下,靠的不是能力,而是情商。

这又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课题,甚至是大多数人都忽略的事情,我长话短说。

譬如,我在外企那些年,一直做得还可以,升职加薪都有我,各种福利待遇都给我升格到顶配,同事们都很羡慕。

那我是靠能力争取到这一些的么?

当然不是!

500强企业,人才济济,随便一个小职员,或许都是名校硕士,英国两年工作经验,在美国HomeDepot,上海采购办又工作3年,然后跳槽过来,学历、背景、能力、资源,都比我强多了,从简历到资历都耀眼,哪里是我这个穿草鞋的能比的?

但结果,当主管的是我,而不是他。

也不是我能力强,而是我情商高

这么说,可以理解么?

不要听别人说,能力决定一切这种鬼话。

两个人之间,能力如何衡量呢?

又不是两块猪肉,称一下,那块比你重100克。

两个不同的人,本来能力就很难比较。

也许他英文比你好一点,但是谈判能力好像还是你更好;

也许他性格比较直接,但是你的性格很温和;

他可能有很多客户喜欢他,但是供应商好像更喜欢你;

他的工作效率比你高,但是你的忠诚度好像比他好…. .

你说,两个人比较,谁更强?

这就无从比较。

因为我深刻明白,在一个企业里,决定我未来的是谁?

是我的直属上司。

只有我的直属上司觉得我不错,给我更多机会,让我在高层面前一次次露脸,我才有更好的发展机会。

这一点,很多人都没有想明白,在一家公司里,就是拼命工作,拼命要资源,拼命证明自己。

说实话,你证明给谁看?你上司会嫉妒你么?你上司会排挤你么?你上司会打压你么?

不是说不做事,也不是说work hard,而是要work smart。

我的做法就是,不管去哪家公司,不管谁是我的上司,我的第一件事,不是做好工作,而是全力以赴成为上司的兄弟或男闺蜜

我要做的,不是自作主张,而是严格执行上司的意志,她指哪儿,我就打哪儿。

平时早餐给她买咖啡,出差给她带礼物,工作上永远把她安排的事情当最高指示,第一时间保质保量完成。

碰到办公室政治需要选边的时候,都是义无反顾站在她这边,不管背后如何柔和去化解。

碰到她的工作失误,我要给她查漏补缺,真的碰到麻烦,我要顶雷,把过失揽在自己身上。

我下单的供应商,全部都是以她的老供应商为优先,每次碰到sourcing的事情,我都会先问过她,她的老供应商里,哪几家我合适询价?

说白了,不管你有没有桌底交易,我都把资源全部让给你,我就是你的小跟班,而且听话好用,能办事。

我的做法,就是尽一切能力,把她往上推,她上去了,自然想到我的好处,我又忠诚又听话又好用,还特别懂事,当然只会拉我一把。

凡是碰到公司的各种考核什么的,她也会动用一切资源给我支持,好几次加薪的机会,明明比我业绩更好的同事,但是输给了我。

从Senior Merchandiser,到assistant merchandise manager,混外企的朋友都知道,这是关键的一步,很多人一辈子无法跨过这个门槛。

因为这一步如果跨上去了,我将来通过猎头跳槽,就是可以从顶级外企的manager职位起步,或许就是小采购办的老大,或许就是大公司的部门经理,甚至区域副总裁,也经得起背景调查。

04
情商比能力
更重要

后来,事实也证明了,在我工作不到三年,她就推我上位。

的确能力到资历,我都不如公司很多老同事,但那又如何?

决定我升职加薪的,不是同事,而是我的直属上司,我上司的上司。

因为我让她省事,有麻烦我来解决,有好事全是她的好处,上司很满意,她一路做到采购办首代,我就相当于她的私人助理一般,让她用得无比顺手。

你说,仅次于她的manager职位,是不是就给我了?

当然,这不是拍马屁那么简单,职场上,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的。

也就是说,我能力或许80分,职业背景或许60分,但是我情商99分,反而打败了能力90分和背景90分,这些远比我强的人。

我在5月份出版的职场随笔《你对工作有多尊重,你未来就能走多远》中,有一篇文章,就是讲我跟几个猎头吃饭的事情。

猎头圈子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,就是能力强的,往往都是干脏活累活的,如果能力强的人都升职当主管去了,谁给我们干活?

这就说明问题了,不要迷信能力这个事情,除非你能力超级强悍,远胜于别人,否则的话,大家差不多的情况下,你稍微冒尖一点点,并不足以让主管和老板欣赏你,给你更多机会。

说不定主管嫉恨你,老板怕你跳槽或者自己SOHO,到处防着你呢。

所以说,你的直属上司决定了你的将来。

搞对抗,设法要把上司搞下去的不是说不行,只是这样不够聪明,并不是最优选择。在公司里,哪个高管会喜欢一个刺儿头?

哪怕这个人能力再强,也不是不可以换掉的。

不要觉得自己能干,有能耐,业务水平一流,公司就离不开你,上司就离不开你。

大错特错,你这么能干,不是显得上司无能?

如果你跟上司的关系一般,甚至势同水火,人家只会处处限制你,处处栽培你的同事,从而达到分化和平衡的管理手腕,这是没错的。

可如果上司已经成了你闺蜜了,结果会如何呢?

她会处处给你机会,马太效应都不会考虑的。

好的大客户都扔给你,老板了解情况的时候,你上司可以说,你是公司的top sales,当然把大客户交给你来负责,她才能放心,才能给公司争取最大利益啊。

碰到去美国参展,碰到去欧洲拜访客户,这种好事,也都会轮到你身上,你
永远是主要候选人。

可如果你跟上司不太对付,或者仅仅是普通上下级关系,她为什么要支持你?

哪怕你是top sales,她也会把新开发的大客户,分给你同事。

老板来问,她也可以说,这个人已经是销售冠军了,我担心尾大不掉,如果业绩一路往上冲,其他同事也会没信心,甚至离职,收入差距太大了,我们还是要尽量平衡一下,让不同的业务员,差距不至于太大,对于公司才比较安全。

看,同样的事情,关键在于你上司怎么安排,在于她怎么说。

后来,她回台北了,临走前,把我给扶正了,坐她的位置,管理整个采购办事处。这就是很多朋友知道的,我出国前的那一段经历。

很多人或许那时候会认为,哎呀,毅冰能力强,工作出色。

抱歉,我要坦白说,工作能力强不是主要原因,只是辅助原因,而且我不是最强的,那时候,公司至少有大概4个人,各方面能力比我出色。

但是做管理者,不需要是全能冠军,只需要管理能力和手腕,如何平衡利益,如何维持多个山头,如何给总公司交代,有漂亮的财务报表。

05
多做事
少抱怨

拍上司马屁,这是远远不够的,这属于情商范畴,但只占了不到1%。

更何况,很多人连拍马屁,都没有很高水准,都没有认真钻研和琢磨过。

我可是下过苦功的,一点不开玩笑。如何拍台湾人马屁,如何拍香港人马屁,如何拍美国人马屁,如何拍印度人马屁,如何拍不同职位的人马屁,我都是做过预案的,都是反复琢磨和推敲。

智商、能力,只能维持你在现有的阶层里上下浮动,但无法推动你往上走。

如果你要走很远,就需要高情商来推动,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体会。

赛道的选择很重要,你的公司,你的上司,你的同事,决定了你的工作方式和思维眼界。

如果我没有去500强工作,没有见识过那么多的精英和人才,没有经历过一整套的培训体系,没有学习到管理经验和SOP制定,没有领悟到薪酬架构和KPI,我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。

闭门造车,往往成就有限,站在巨人肩膀上,这才是捷径。

在你早期的奋斗过程中,全方位学习和提升能力,这是重要的,但是在这个过程,都无法忽略情商的锻炼。

你要懂得琢磨人,不仅仅是做事。

埋头做事不是能耐,而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思考,如何把这事情办漂亮,让几个主要人物都高兴满意,这才是能耐。

职场上,抱怨是不解决问题的,抱怨是最无用的东西。

所以不要浪费时间,去跟别人抱怨你的职业生涯如何不顺,你的家庭如何不顺,没用,你倒这些垃圾,可以给别人带来什么呢?

哪怕别人安慰你几句,对你报以同情,又能解决你现在的什么问题呢?

所以时间宝贵,用在该用的地方,也不要跟那些负能量满满的人走近,没有必要,对你毫无帮助。

你觉得自己安慰别人了,你付出了价值,但是别人听过也就听过了,她不会改变,不会执行的,你这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,做了无用功,这个机会成本太高。

06
提升自我价值

人生的差距,职业高度的差距,归根到底还是思维的差距,是认知的差距。我能告诉你的,就是要学会老板思维。

你在公司做事的时候,要假设自己是老板,站在老板立场上去综合判断和考虑。

你要把这份工作,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,尽心尽力,这份工作才能给你带来回报。

因为你所有的努力,你所有的付出,你的心血和时间,其实是给你自己的,不是给老板。

老板收获了你工作带来的剩余价值,但是你收获了能力和思维的提升,收获技能的提升,收获了人脉资源的提升。

你做的一切,其实是为了你自己。

反之,你消极怠工,老板无非少赚了一点钱,但是你浪费的是你自己宝贵的时间,和你自己的积累速度。

还要补充一点,就是心态。

职场上,笑到最后的人,都是乐观者,一定是对自己和前途充满信心的,哪
怕目前碰到各种困难。

做外贸很难,没错,但是什么行业不难呢?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轻松赚钱的行业?

没有的,要么就都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上写着 。

所以任何行业,都有难处,都有不为人道的痛苦,没有什么可比性

不要想着,外贸难做,我去做老师?我去做翻译?

的确有朋友这么选择了,结果,还是一肚子苦水,更多新的问题产生。

工作本来就是不断碰到麻烦和解决麻烦的过程,所以做外贸如果一帆风顺, 反而不正常,说明将来可能碰到你难以承受的大问题,一下打垮你无法翻身。

如果碰到各种问题,那就一点一点处理和解决,这就是你成长和积累的过程。

陶行知说过,大雨过后有两种人,一种人抬头看天,看到的是蔚蓝和美丽; 一种人低头看地,看到的是淤泥和绝望。

你是哪一种?

我在起步阶段,其实是很艰难的,找工作求职非常不容易,有一段时间,甚至有越努力越绝望的感觉。

后来我才想明白这个道理,别人也努力,别人并不比我差,别人家境比我好,起点比我高,这就是别人的优势和价值。

我凭什么认为,我努力了,好东西就要给我?

别人父辈的努力,三代人的努力,凭什么我自己辛苦多少天,就想超过?

所以认清现实才是第一步,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
当你可以脚踏实地去做事,当你学会如何提升自身价值,当你已经选定了你奔跑的赛道,接下来要考虑的,就是如何又快又狠去达到目的。

07
想有收获
先行动

你选择了米课,那我问你,你当初为什么会购买米课的课程呢?你兜里钱很多,几千块买一节课无所谓?

我相信不是,而是你觉得,这个选择是有价值的,带来的回报会高很多,能够购买别人的经验,缩短你学习和摸索的过程。

所以你会发现,你现在还可以,在进步的过程中,未来有多种可能性。

但是也有很多人,哪怕你苦口婆心去规劝,你系统化学习一下吧,求职会容易很多,升职加薪容易很多,可以缩短你成长的时间,但是人家不会信,又或者说,相信你说的,但是不愿意去付出。

因为买课需要钱,学习需要钱,很多人觉得,网上大量的免费资源都学不完,为什么要报课呢?

没有必要啊。

话虽如此,这个世界上,处处是学问,但是系统化学习,跟碎片化学习,是不一样的。

如果碎片化学习效果很好,为什么他们要读大学呢?

也不用读啊,大学学到的知识,大多数在工作中是无用的,为什么不高中毕业就工作呢,然后网上大量免费资料,边工作边自学?

这是不可能,也是不现实的。

所以,你会发现思维认知的差异很大。

很多人知道,你做的是对的,同意你,羡慕你,甚至有点嫉妒你。

但是他们永远不会迈出一步的,只是停留在想象,停留在抱怨,停留在羡慕别人上,从来没想过改变自己。

08
逼自己一把

但是职场上,最需要的是什么?

其实是行动

你知道自己要什么,然后就要研究,如何去达成目的,如何去完成目标,要学什么技能,要多少时间,中间可能有什么变故,这才是正确的思维方式。

张居正说,君子处其实,不处其华;治其内,不治其外,你自己才是决定你未来的,而不是别人。

不要期望说,碰到一个欣赏自己的老板,好好栽培自己,给自己很好的资源和平台…..

醒醒吧,希望从来都不在别人身上,而在你自己身上。

你没有死命的付出,蜻蜓点水一般,怎么指望能有大收获?

在赌场上,有大收获的人,都是下大注的。

你不舍得下大注,用1000港币,想收获几百万几千万,那是做梦吧?

虽然有守株待兔的案例存在,但是大多数的守株待兔,往往一辈子过去了,兔子还没见到。

大多数人,都不是天生强悍,都是后天逼出来的,关键在于,你对自己是否够狠。

譬如我自己,我天资不高,能力不强,背景又差,怎么办呢?

别人起步都比我好,别人一毕业就家里安排好稳定工作,买房买车,安排结婚,我什么都没有,一穷二白,怎么办?

只能逼自己一把,好好拼一下,否则就真的人生无望了。

别人努力,我就要更努力。

别人早起工作,我就要更早。别人晚上回去外理邮件。我就要更拼。

我有一段时间设置好闹钟,就是半夜看看美国客户邮件,可以即时回复,不拖到第二天上午。

在外企工作那些年,真的是拼尽全力,早上六点前起来,晚上基本上要处理邮件到到一点多。

因为我效率真的很高,很拼,所以在工作上,哪怕我能力不是最强的,但的确是我上司最得力的助手。

我今天还是维持着很大的工作量,一方面是这么多年的习惯,另-方面是与身俱来的危机感。

因为年轻一代比我强太多,也许我过去三年积累的能力,如今90后只需要半年就可以超过。

所以我这十几年的经历,或许别人也就五六年就可以反超。

一代人胜过一代人,这是必然的。

我不用心,不去逼自己,就注定了淘汰速度加快,自由落体一般。

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,这个世界,任何东西,都已经暗中标好了价格。

我在职场上,前面五六年都很沉寂,收入很差,过得很惨,哪怕业绩做起来,也一次次被老板坑,或许根本没人想到,我从来没拿到过提成。

我给公司一年挣数百万,到了年底,老板就违约了,一分不给。

换了工作,同样是一样的套路。到了年底, 提成还是没有 。

那有如何呢?找劳动仲裁,要钱?

合同里没有提成的条款,都是口头的,怎么办?

难道打官司?我钱包里都没有200块钱,下个礼拜吃饭都没钱,有时间跟老板耗么?

所以我能做的,就是迅速找好工作,迅速辞职和换工作,无缝对接。

所谓的情商,或许就是那段不堪的经历,让我一次次去琢磨人性,慢慢悟出来的东西。

但即便如此,我还是对未来充满乐观。

因为我坚信,我各方面还不错,一定比很多高薪厚职的人要强上太多,我只是缺一个机会,我随时都在准备着,我随时都stand by,只要给我一个面试机会, 我就能展示我的能力。

所以你如今要做的,就是随时准备好,当有机会来的时候,你才有可能迅速抓住。

过去,我一直用梁启超《饮冰室全集》里的一句话来鼓励自己:“十年饮冰,难凉热血”。

我一直都相信,我肯定不会被埋没,坚持才有希望,放弃就真的什么都没有。

别人有退路,我没有。

就那么简单。

也许到今天,一切才刚开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