毅冰®

美国奶农倒奶,真的是资本主义原罪吗?

最近看到有新闻报道,疫情之下美国的生产和消费都受到严重打击,已经有奶农,开始把大量的牛奶倒进下水道,因为滞销导致生产的牛奶无法卖完,只能一批一批倒掉。

于是,有些媒体就出现了“美国数十万加仑牛奶倒下水道”、“美国奶农倾倒大量牛奶”之类的标题,看起来让人心惊,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评论也随之出现。

关于这个现象,我记得以前在中学课本上,就有过类似的内容。

当时的历史老师对我们说,这是资本主义的原罪,目的是为了维持价格。

因为经济衰退,牛奶的消费减少,而大量的供应并不可能突然停止,所以资本主义的奶农们,为了维持价格,为了维护自身的利润,就人为倒掉很多牛奶,从而使供求关系达到平衡。

那时候,班里的同学们,都认为老师说得很对,资本主义是万恶的,是人吃人,是剪羊毛,有那么多牛奶,哪怕经济危机来临,难道不可以送给穷人么?

难道不可以捐赠给福利院和养老院?

大家义愤填膺,觉得我们一定要警惕这种反面案例,必须怀有慈悲心,不能浪费食物,不能让良心被狗吃了。

那时的我,囿于知识面和眼界,觉得老师说得很对。

后来读了大学,先接触到罗斯巴德、萨缪尔森、曼昆、斯蒂格利茨、哈耶克这些名家作品,后开始迷恋奥地利学派、芝加哥学派,再被张五常纵横天下的价格理论所倾倒,才有了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
从一个现象出现,到探索和反推背后的商业逻辑。我开始怀疑,中学历史老师说的那一套,也许这里面有一些漏洞。

又过了很多很多年,经验和阅历更加丰富和老道,读了更多的书,也在海外生活工作多年,了解当地的产业链条和消费习惯。

如今我可以断言,中学老师的观点,是彻头彻尾的错误

我可以从纯粹的商业逻辑出发,从四个维度,来分析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。

01
供求关系
维度

从供求关系来解释牛奶现象,这本身就站不住脚。

虽然疫情造成消费减少,很多行业面临严重的危机,这没错。

比如家具行业,疫情下很少有人去买家具,因为没什么人这时候装修房子。

比如旅游行业,疫情下出去玩的人减少,各种旅行装备、潜水装备、登山装备,已经各种相关产品,都卖不出去。

但是这不包括牛奶,因为在西方国家,这属于essential products,是生活必需品,就跟我们中国人每天吃的大米和面条一样。

疫情对牛奶行业造成冲击,但绝对不是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造成的。

牛奶的消费,并不会有严重的减少。

美国人吃早餐,也许要喝牛奶;

冲咖啡,也许会加牛奶;

配早餐的muesli或谷物圈,需要用牛奶冲;

吃点心的时候拿着奥利奥饼干,也许会沾着牛奶吃……

对美国家庭而言,牛奶的消费,其实没有减少,反而因为疫情期间,大家都呆在家,会在超市购买更多的牛奶。

唯一的例外,就是一些商业类的牛奶消费,可能会因此而减少。

比如街头的咖啡厅和餐厅,过去生意极好,牛奶每天消耗量很大。

疫情来了,客户少了,这部分消费减少了,点Caffe Latte和Cappuccino的上班族少了。

可与之对应的是,这些人开始在家里办公,开始在家里自己煮咖啡冲咖啡,同样会消耗牛奶。

所以牛奶的总消费量,并不会有断崖式的下跌。

我认为,单纯从供求关系这个维度,是无法解释倒奶现象的。

02
价格比较
维度

有朋友开始担心,说疫情来了,很多美国人开始居家,他们没有存款,经济压力会很大,所以很多开支,都会被削减。

可我想说,哪怕各种非必要开支都要削减,都轮不到牛奶头上,因为牛奶,在国外是非常非常便宜的。

我们经常开玩笑说,比水还便宜。

以澳洲为例,Coles超市里一大桶2L的鲜牛奶,只要两澳元!

按照今天的中国银行牌价,1澳元兑换4.51人民币,这一大桶牛奶相当于9块人民币。

那饮用水的价格呢?

800毫升的Voss,大约是5澳元一瓶。

什么?你说Voss太高端了?

那看依云吧,1L的瓶装水,3澳元。还是太贵?

斐济水可以么?国内是比较贵,但是澳洲离斐济很近,这款水比较便宜,2.8澳元就能买一瓶1L的。

还觉得贵?那就很平民的品牌Pump吧,在澳洲和新西兰的市场占有率很高,2.5澳元一瓶。

有没有更便宜的?

呃,的确有,最最最便宜的,我找遍Coles,Woolworths和Aldi这澳洲最普及的三大超市,的确还找到一款叫Ardona的水,1.5澳元一瓶,真的是最低价了。

那比较一下,哪怕最便宜的矿泉水,2L都要3澳元了,但是鲜牛奶只需要两澳元。

你说,是不是牛奶比水便宜?

再看美国,牛奶的品牌和品种太多太多,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别。

比如我很喜欢的Trader Joe’s,有机牛奶算是比较贵的,1 quart(相当于948毫升)我买到过3.9美元,这基本上已经是比较高档的。

那普通的牛奶,我在Walmart买到的,最平民的一款是1.98美元,4 quart,相当于3.8L的量。

如果还没有概念,那你去楼下超市买一大桶4L的农夫山泉,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。

简单换算一下,那就相当于0.52美元每升,按照今天的7.06的汇率,相当于3.67人民币,整整1L的牛奶!

而国内这边,我刚买了1.5L的蒙牛鲜牛奶,因为这款最便宜,19.9人民币。

如果换算成1L,就是13.26每升,接近美国的3.6倍价格。

更何况,美国人赚美元,我们赚人民币,不能简单的做汇率换算。

不妨理解成,一个拿5000美元薪水的美国人,1L鲜牛奶5毛钱;拿5000人民币薪水的中国人,1L鲜牛奶13块2。

你还会跟我说,经济形势不好,美国人为了减少开支,所以把如此便宜的牛奶消费都削减掉?

你这是逗我么?

03
精细分工
维度

在我看来,精细分工,才是真正导致倒牛奶事件的原因之一。

美国企业的情况比较特殊,大多数都是遵循专业化模式,分工十分精细。

比如,有些牛奶工厂,是专门走超市和便利店路线的,所以是“中瓶、大瓶、大桶、超级大桶”这样的包装。

这些瓶和桶,肯定不会自己买吹塑机来生产,一般都是外购。

而过去的渠道,每个环节,都遵循了从工厂到销售端的路线。

这类牛奶工厂,疫情之下,是不存在倒牛奶的情况的。

而另外还有些牛奶工厂,是点对点定向销售。

比如专门给某些配餐公司供货,做成小包装,就跟我们国内超市里买的,200毫升那种纸盒包装的鲜牛奶,冷链保存的那种。

这类牛奶,往往是这些配餐公司给学校、企业食堂定向供货的。

但是疫情之下,很多学校和企业都停工了,这类包装的牛奶,美国超市没有采购的习惯,就变得无处可去。

那企业就不能继续不停生产,这样的成本就很高,带来大量的浪费。

而奶牛的产奶,不是说停就能停的,你不挤奶,奶牛就会生病,会得乳腺炎之类的问题,会影响牛奶的品质和食用安全。

那怎么办呢?就只能把牛奶倒掉,给公司降低成本和减少损失

也许你会说,那为什么不换包装呢?换成美国老百姓可以接受的瓶装和桶装,然后进超市销售呢?

没那么容易,因为精细分工,带来的是生产流水线和相关设备的差异。

如果要更换包装,势必要更改和调整全系列的流水线,公司一整套的管理体系,都要改,这会非常复杂,也需要时间和预算。

而且所有的包装都需要重新找瓶子的工厂采购,又需要磨合跟时间。

另外,渠道问题,我们做外贸的都知道,有些客户你接触五年,或许都没有合作起来。

你可能给美国某客户供货十年,但不代表你的产品就能被其他美国客户选中。

因为这不是你固有的渠道,不是说想进超市就能进的,这同样需要时间,需要谈判,需要开发,需要一系列的工作。

04
产业链条
维度

我们在超市买到的鲜牛奶,其实总体上,是需要经过MPSBLR这六个阶段,才能完成from farm to shelf(从牧场到货架)的。

  1. Milking,挤奶。
  2. Processing,加工。
  3. Sterilization,灭菌。
  4. Bottling,灌瓶。
  5. Logistics,物流。
  6. Retailing,零售。

从牧场开始挤奶,到进工厂加工,然后进行专业化的巴氏灭菌,再通过设备进行灌瓶,再把新鲜的牛奶通过冷链运输,直到上架销售,我们在超市的Dairy区域买到鲜牛奶。

那如果牛奶的定向销售渠道断了,暂时无法销售,那最理想的方式,就是从加工环节就开始停止,后面的灭菌、灌瓶、物流、零售,都不用做了,对牛奶厂而言,这样的损失才是最少的

只是第一个环节,挤奶这个步骤,上面已经讲过,为了奶牛的健康,这个步骤就没有办法停止,只能继续挤奶,然后挤完奶后,只能倒掉。

为什么不能送给穷人呢?

因为没有经过处理,没有经过灭菌这些工作,这属于不安全的生奶,如果喝了这样的牛奶,出了问题,算谁的?

而美国有非常严格的法律,是禁止直接销售未经处理的生奶的。

而美国这些年白左文化盛行,很多企业的确会做公益,做慈善,但是这往往是企业利润的一小部分,用来回馈社会的。

假设一家工厂一年的销售额是300万美元,毛利润是100万美元,从中拿出10万美元或者20万美元做慈善,不是不可以。

但是如果定向渠道一断,牛奶无处可去,那每年工厂运转的成本,就变成了净损失

如果全部牛奶继续这些步骤,然后全部拿来做慈善,就等于调动所有产能来进行100%的净亏损,公司撑不了多久就要倒闭。

那如果减少产能,一小部分盒装牛奶做慈善呢?

当然可以,那另外一部分挤出的奶怎么办?减少损失而降低生产后,多余部分不是还得倒掉么?

所以根据我的观点,从以上四个维度来分析,美国奶农的倒奶现象,真的不是资本主义人吃人的原罪,这一个理由可以解释的。

更加靠谱一点的结论,也许就是高度现代化的“精细分工+产业链条”所带来的结果。

很无奈,但这或许就是如今这些相关牛奶工厂减少损失的最优选项。

很多经济现象,背后都能找到固有的商业逻辑,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。

不要被别人带节奏,也不要被很多自媒体想当然的写法所迷惑,要学会独立思考,认真分析,小心求证。

尝鼎一脔,而后指点江山,也许是秀自己的无知下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