毅冰®

再也找不到跟进客户的理由了,怎么办?(内附邮件模板)

我们常说,跟进客户不能是简单的push(催促),而需要有理有据

每一次的切入,都应该是言之有物,是艺术化的,要有契机,要有内容,要掌握火候,要避免让客户有任何的不舒服。从内容到时间点的把握,都应该是严格推敲过的。

但是有朋友就有疑问了:

如果客户明确表示,需要时间去比较和考虑,或者这个项目如今是pending状态,暂时不会有进展,这种时候要如何找借口切入呢?

各种方法都试过了,新产品推了,老产品报价更新了,节日问候也都给了,该问的不该问的也都问了,现在客户又是一个多月没有任何反应,该怎么办?

01
你知不知道
这就是个馊主意

如果问我怎么办,我还是那句话,动脑筋,办法是人想出来的,人不能被现实所逼死,不是么?

这位朋友想了半天说,最近他们打算去日本参展,老板要他跟进一下客户,表示自己公司很有实力,能去国外参展。能否以此为借口,告知客户参展的情况和具体摊位号,邀请客户过来?

我问:“客户是哪里的?产品对口么?”

他回答:“美国的。客户问我们采购的是礼品,我们这次去日本参加的是工具类的展会。”

我听了都快晕倒了,“你邀请问你买礼品的美国客户,飞过整个太平洋,来日本看你们的工具类展会?你觉得这合适么?”

他连忙否认,“不是不是,我也知道客户肯定不会来啊,只是作为一个跟进的借口而已。更何况,老板要求,必须通知到所有客户,表示我们公司很强,过得很好,经常会去国外参展。”

我只能跟他分析,这是馊主意

首先,产品不对口,你只会让客户觉得,你的邀请毫无诚意,或者对他的行业毫无关心,只是为了推销而推销,为了宣传而宣传,这不仅没有效果,甚至有可能导致客户的反感。

其次,专门的邀请,在西方人看来,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而不能让对方有负担,从而拒绝你,所以无谓的邀请,只能让对方躲着你,不回复,这达不到初衷。

最后,无效的广告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,反而容易让人觉得你不专业。

02
什么样方法
才是两全其美的

在我看来,这个事情,完全可以有两全其美的办法,既让客户知道,又不主动去推荐或者邀请,还可以完成老板和公司的要求。

这个小技巧,就是在邮件的签名栏里加一句话,一行小小的字,告知一下展会的时间和具体的摊位号,这就可以了。

很多事情点到为止,不需要过多去推荐和说明,仅仅为了一个不怎么对口且跟客户没什么关系的展会。

比如说,这句话可以这样写:

Kindly note we will attend the xx Fair from 7/4-7/11, with booth No.C-279.

这就够了。

那接下来还是同样的问题没解决,如何去跟进客户呢?

所有的一切的方法都尝试了,都用烂了,都找不到可以跟进的理由和借口了,如何再弄一个不让人感觉到骚扰的骚扰呢?

其实还是有很多方法的,我这里举个例子吧,可以制造一个巧妙的通知邮件

03
或许
你可以这样写邮件

怎么理解呢?或许可以这样写。

Dear All,

Sorry to inform you that I will be on business trip from May 21st to 26th. And your emails will not be replied periodically.

Please call my mobile phone(+86-139-6789-xxxx) directly for any urgent or important issues.

Thanks and best regards,

Yibing

感觉上,好像是发给所有客户的,其实你仅仅就把这一个客户放进了密送栏,他也看不到任何的其他收件人,不管存在还是不存在。

这也算是没办法中的办法,找一个借口继续切入,也让客户感觉到你的专业细致,生怕因为“出差”而影响到客户的事情,所以事先告知,也是从细微处,巧妙展示了一下专业素养

至于上面说的,如果接下来要参展,而这个展会跟这个客户的关系不大,只需要签名栏里,带上一句话,这就足够了。

至于出差,是真的出差么?这就不重要了,虚虚实实,找到不经意跟进的借口,这就够了,不是么

?这里面的玩法还有很多,大家可以脑洞大开,自己构思新的技巧和手腕。

点到为止,巧妙渗透,这种火候的把握,才是跟进客户的功夫和技巧所在。

不催,某种时候也是催促的一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