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会有不少学员私信问我:
“冰大,你觉得现在什么产品比较有潜力?有没有什么好的项目可以推荐一下。”
这类问题我一般极少回复,也不是不愿意,只是很多事情不好说。外贸没有绝对好做的产品,也没有绝对做不成的产品。无论选择哪一种,一定都是有人赔有人赚。
但是前段时间,有位米课学员在答疑平台上给我留言,分享了他最近在做的创业项目,我觉得还是不错的。
但是大家注意啊,我完全没有让各位去做这个的意思,只是这里面的确有一些思路可以借鉴。
先一起看看这位朋友的留言吧。
01
这位学员
是这么说的
毅冰老师你好,这系列的展会课程真是非常有用,让我这个展会业内人士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。
我们公司在美国拉斯维加斯,是专业做境外展台设计和搭建的,也就是俗称的标装和特装的摊位制作。
我之所以创业做这个项目,也是看中了这个niche market.
目前国内公司出国参展,大多数还是跟国内的展览公司,费用高不说,服务也很一般,好处也就是方便,会展公司带他们出来,带他们吃住,接送等等。
国内的展览公司也有摊位设计制作的业务,但想想就知道,他们肯定不可能自己出国搭建的,他们自己就是中间商,他们也是外包给国外的搭建商(我们同行),要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。
最后造成最终参展商的费用非常的高,而且展会上经常会发生意外状况,他们也没有办法处理,沟通效率非常的底下。
我们是最前线的设计搭建商,优势是我们是最前线第一手,价格,服务都有保证,但我们的劣势就是在客户开发上。
目前我们开发客户主要就是两种方法:
第一,展会现场开发。
我们有我们的销售人员派发名片,介绍业务,虽然面对面的效果是不错,但是展会上一般展商都很忙,他们很少愿意花时间听我们介绍,即时对我们有兴趣,最快也是第二年了,这周期太长,不确定因素太多。
第二,也就是邮件+电话开发。
在展会前几个月的时间,我们联系参展商,但由于我们公司是100%的美国公司,所以好像第一次合作国内公司都非常小心,他们似乎还是愿意选择跟团,即便费用高出很多。
毅冰老师,您觉得我们这个项目怎么样?
我们下一步想多做一些有附加值的服务给客户,比如签证辅导,旅游咨询,但又觉得偏离了我们的主营业务,搞的四不像,还望老师多多指点。谢谢。
02
这个项目
我的想法
当时在那位朋友的留言下方,有很多其他米课学员的留言,大多都是对他的业务很有兴趣,希望他能发份详细的资料和报价过来。
足见这个项目还是有很强烈的用户需求存在的。
我给他的回复是:
“其实我觉得,你的项目非常不错,给国内参展商美国参展提供了服务和桥梁。
但是目前而言推广困难,是因为国内还有着根深蒂固的从众心理。
往往大部分老板依然是五零后六零后,以及部分七零后,其实并没有太多文化,所以一碰到这类海外参展,首先想到的就是跟团。
但是这种跟团,其实耗费巨资,享受到的东西却是差之又差,因为信息不对称。
我觉得就跟旅行一个道理,从我们八零后开始,到后面的九零后,甚至零零后,首选一定是自由行,谁愿意傻乎乎去跟团,然后付更多钱,还没自由,甚至还要挨宰,何必呢?
但是五零后和六零后却是跟团主力军,原因我个人觉得,还是文化程度不高,语言沟通不强,所以对于团队依赖性强。
这种现象,必然是通过时间来转变的。
我觉得你最后一步的思路做得好!
展会设计和搭建本身是主业,但是对于中国供应商,最担心的是什么?其实是签证问题,担心付了钱但是被拒签,总觉得团队要安全。
因为信息不对称,大部分国内中介,总是吹嘘美国签证多难啊,第一次很难签之类的,团队签通过率高之类的话来吓唬大家。
其实美国签证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,领事馆审核资料也是一一审核的,绝对不会因为什么团队就给予特别照顾,这只是大家愿意去相信的鬼话而已。
所以你加入了签证辅导,给更多人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,这个很好。
旅游咨询也是必须的,你想啊,偶尔去美国参展,除了展会外,自然还需要玩几天,这就属于全面性的方案了。”
03
见贤思齐
思维认知
见贤思齐,这话没错。
在米课,的确有非常非常多有能力的人,把这些人聚在一起,就是1+1大于2的关系。所以在这里,你总能找到各种各样工具方法,发现各种各样的新创意。
你总要把自己投置在优秀的环境和氛围里,才有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,并找到弥补的方法。
思维认知真的太重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