毅冰®

做外贸前,先想清楚这三个问题

三思而后行,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篇,原文是: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“再,斯可矣”。

这里要表达的是,季文子做事,总是反复思考后行动,孔子听闻后,要他多思考几次,才算可以。

“三思”的本意,并不是“思考三次”,而是“思考多次”。

要我们做一个决定之前,养成多思考的习惯,而不是闷头往前冲,结果发现一堆问题,根本做不成,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

01
思危,思退
思变

在生意场上,很多朋友其实有不同的理解。

认为思考是要的,但过度思考就毫无意义,只会让人瞻前顾后,贻误战机。

好比创业这件事情,往往是很难做到万事俱备的,总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困难。

如果考虑得太多,反而什么都做不了,等你准备充分了,机会也早已错过。

还不如边做边看,边处理麻烦,边解决困难,或许能闯出一片天地。

那我们如何去衡量和判断,怎样的思考才是必要的?

怎样的纠结属于过度?

认真思考和分析问题,然后再行动;跟迅速把握市场脉搏,果断出击,有冲突么

其实并没有,这是两个概念,并不矛盾。

电视剧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,东厂提督太监冯保,得罪了他的上司,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。

原因是,嘉靖三十九年,整个冬天没有下雪,看不到“瑞雪兆丰年”,民间认为是皇帝失德,受到上天惩戒。

谣言四起下,加上钦天监的含含糊糊,皇帝被迫下“罪己诏”,“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”,心情极度郁闷。

可到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,天降大雪,冯保看到后很开心,于是在没有得到上司的允许下,擅自跑进去给皇帝报祥瑞。

这就犯了“越级”的大忌讳,把顶头上司吕芳给得罪了,也得罪了内阁,觉得这小子不上道,居然抢功。

不论是官场还是商场,越级往往代表了破坏规则,容易引来一大堆的麻烦。

不管是主动的,还是无意的。

结果冯保并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赐,没有因此升官,反而因为得罪了上司,得罪了文官集团,被冷落,只能跪在雪地里求吕芳原谅。

吕芳对冯保讲了一句话:“做官要三思!什么叫‘三思’?

‘三思’就是‘思危、思退、思变’!

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,这就叫‘思危’;

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‘思退’;

退了下来就有机会,再慢慢看,慢慢想,自己以前哪儿错了,往后该怎么做,这就叫‘思变’!”

02
做决策前
问自己三个问题

我觉得,用“思危、思退、思变”作为三思的补充和解释,这本身就是大智慧,把“三思而后行”这个抽象的概念,做了进一步的量化;

把相对虚无的东西,变得落地而实在。

做一件事情,先想想,风险在哪里,能否承受,这就是“思危”。

如果评估了风险等级,觉得能够控制,自己也可以承受,这就不是太大的问题。

未虑胜先虑败,别一门心思只看到眼前的收益,还要想想危险究竟有哪些,在哪里。

这一步完成后,要考虑万一碰到最坏的结果,自己是否有退路,有没有plan b,这就是“思退”。

比如你对现有工作不满,不想干了,你的退路在哪里?你有一定的存款可以维持接下来的生活么?

你有其他工作在等着么?你有更好的选择么?

如果什么都没有,那不妨考虑一下,裸辞是不是一个糟糕的决定。

此外,一旦碰到好的机会,就要果断抓住,不容轻易错过,这就是“思变”。

如今给客户代工,利润很低,开发新客户困难,这是现状。

如果有一个客户,愿意深度合作,双方共同运营新品牌,打开一个全新市场,这对你而言或许就是新的机会,或许能成为公司的下一个增长点,如果风险可以承受,也有退路,那为何不尝试?

把“三思”做拆解,其实就相当于另一种SWOT分析,相当于做一个决策之前,做深度思考,问自己三个问题

  1. 我们的风险是什么?
  2. 我们的退路在何处?
  3. 我们的机会怎么抓?

然后再比较分析自己的优势特点,综合考虑市场情况,再根据同行的情况航向比较,往往就可以构成商业计划书的核心内容。

宪先灵而齐轨,必三思以顾愆。

相比之下,英文的think twice,大而化之,显然是相形见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