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因为疫情原因,很多朋友的订单都出现了一些问题,客户或是取消订单,或是延迟订单,原先的谈判节奏都被打乱了。
这种时候,抓住手上仍在交谈中的客户,让他们下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
今天就和大家来谈谈如何在这个情况下,引导客户下单。
01
客户是真的
想下单吗?
我们先从一个朋友的提问开始看起:
冰大,你好,我是做机械设备的,因为货值比较高,所以正常情况下都是客户先到我们工厂参观,看到真实的生产过程满意后才会最终确认订单。
可是如今因为疫情这个特殊状况,我们出不去,客人也进不来。
现在我手上有个印度客户,已经谈了快有3个月了,但客户一直是不紧不慢的态度。
他时不时的会发些我们竞争对手的视频给我,说这些供应商能够提供给我们更好的价格。
每次我都会解释给他听,我们的价格比其他供应商要高,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,能支持他后续的产品创新。
经过这几个月的谈判,我也基本把我们公司的优势和特点,都点点滴滴灌输给他了。
这两天客户又发了一封邮件给我,说如果我们给他更好的价格,他就考虑买我们的产品。
和公司商量后,我们老板最终同意做出以下让步:
1) 同意给这个客户降几个点,
2) 可以给客户免费提供一套模具,
3)FOB价格可以改成CIF,
老板让我根据情况使用这些权限。
我冷静的思考了下,还是觉得不能一下子把牌都打出去,得先弄清楚客户现在确实是想要买产品,还是只想试探我们的底价。
所以再次和客户交涉的时候,我适当的调整了价格,但并没有降到最底价,而是特意留了一手。
我是这么跟客户说的:
由于疫情的原因,我们有很多客户都把订单推迟到了下半年,所以下半年会非常忙。
如果他能考虑这个月就把订单确认下来,我们将会给他特别的折扣。
而且如果现在确定订单的话,我们的设备就能在7月前到,然后紧接着他们的销售旺季就来了。
客户看到我的这封邮件,立刻回复我说他这两周就要确认订单,6月前就需要我们把设备准备好。
后来他也不说价格的事情,只是时不时又问我一些关于产品的细节。
而且我现在最在意的一点是,我到现在都没有确认客户是做什么产品的,客户只说要买一条我们的基础线。
我们设备是模块化设计,根据客户要做出的产品,我们再来调整设备。
我现在的问题在于,目前我除了继续回答客户的问题,我还需要怎么做呢?
客户的这些举动是不是意味着他的意向还是比较大的?
02
做好储备工作
思变
首先,这位朋友的谈判思路还算是比较清楚的,手上的底牌也没一次打完。
当时我是这么回复他的:
第一:你说你不知道客户是做什么产品的。
这部分我不太能理解,你们没有探索出客户到底有没有采购需求,以及想要采购什么么?
是不是对方没说具体要采购的产品?
我建议你可以去调查客户的网站以及海关数据,看看对方和你们的产品线匹配不匹配。
印度客户最喜欢比价格了,不管有没有采购需求都会到处比价。
这点没搞清楚的话,建议你们找机会可以沟通一下。
第二:这个时候是不是只需要回复客户的问题就可以了?
嗯,回答客户的问题是没什么问题的。
但在回答的时候,我建议你可以偶尔营造出一种,你很忙,同时有其他客户在谈的氛围。
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,客户其实给了你一个逼单的机会——
他要求你们如果下单,6月前就要准备好设备和材料。
那你完全可以用这个时间去逼单,告诉客户,从6月开始倒推时间,如果现在再不下单,那后面材料就来不及准备了。
或者根据原材料,工人的工时费的变动,来进行逼单。
毕竟中国疫情在恢复,马上用工不紧张的时候,也许就给不到这么优惠的价格了。
总结一下,你现在要做的2点就是:
第一:探索出客户是不是真的有需求,精准到具体的产品线和规格。
第二:利用时间、价格等素材进行逼单。
现阶段,其实要做的是储备的工作,因为海外疫情的关系,一些非必要的产品,订单都全面停滞。
抓住手上现有客户,引导下单,也是很重要的。
海外消费锐减,进口商和零售商,逐步推迟订单,就变得顺理成章。
关于此次的疫情会对接下来的外贸产生何种影响,我也写过不少文章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去回顾一下:
但是不要过于担心,因为疫情一定会过去,或许采购需求的冷淡,也只是几个月而已。
如今我建议做好准备,为接下来的恢复做好一切可以做的前期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