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找到我,问了我关于该如何高效阅读的问题。
其实阅读对于外贸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,很多的知识点和精华都是从书中汲取的。
他当时问我,读理论和技巧方面的书籍,例如 《外贸高手成交技巧2》, 《外贸经理人的MBA》,哪种方法会更适用些?
方法一:整书先初读一遍,再细读一遍,再精读一遍,共读三遍。
方法二:每天读一小段或者一小章内容(10-20页左右),花1-2个小时左右把这些内容都读透,然后再读后面的。
对于我的书,该怎么阅读,以及合适的阅读方法,想给大家讲很久了,之前一直没有什么机会讲,趁着今天这个机会,我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。
01
泛读OR
精读?
首先,关于阅读,大家都知道,一般分为“泛读”和“精读”两种。
那什么时候要泛读,什么时候该精读?这里面如何定义和区分,让自己的阅读达到更大的效果呢?
这要根据情况来分类。
比如一本轻松的小说,没有太多的知识点要学习,也没有想去模仿对方的写作手法和一些技巧,那完全可以通过泛读的方式,浏览,感受,通过情节的铺陈去感受故事的发展。
一遍看完,也就看完了。
那一本财经类的书呢?
跟小说不同,读起来没有那么轻松自然,就需要泛读跟精读相结合。
对于知道的内容,就可以一扫而过,阅读速度可以比较快。
而对于一些有价值的案例,或者很好的观点,则需要精读,有必要的时候要结合笔记和备注,才能把很多看到的内容学进去,转化成自己的东西。
所以一本书怎么读,读多少,读多久,读几次,这取决于你的目的,和对于这本书的期望。
当然,我国每年出版大量的书,这里面泥沙俱下、良莠不齐,就是很自然的事情,真正的精华肯定远远少于平庸的作品。
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甄别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所谓的好书,那是你读了大量的烂书和平庸之作,比较后,筛选后得出的结论。
02
谈谈我的
阅读习惯
其次,再讲讲我个人的阅读习惯。
第一:看一本书,我其实会着重看目录,这是重中之重。
方便于了解整本书的架构。因为在看正文之前,我想要了解的,就是整本书的内容和逻辑结构,究竟讲什么,每一章之间是怎样的衔接关系。
第二:序我一定会看,不管是自序还是代序,可以借此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,也了解这本书背后的一些故事。
第三:把目录和序都认真看完后,再开始进入正文部分的阅读,我会先进行初步的翻阅,而不是从头开始看。
比如根据目录随便选几节有兴趣的内容,单独翻阅着看,这是为了看看作者的水平,看看这本书是否对自己胃口。
第四:如果随便挑了几节看,发现内容很一般,或者文字很差,或者观点很奇葩,又或者翻译很糟糕,那我基本上会把这本书束之高阁,不会再看。
第五:如果内容还可以,这时候,我会从挑着翻阅,到从头开始过一遍正文。
第六:对于有兴趣的内容,就可以做做笔记,或者写几句自己的想法。
这里我想补充的是,我从来不用那些APP,不管是什么印象笔记还是Notion之类的,因为我觉得,笔记一开始是存了很多,但是存下来以后,你根本不会反复去看的。
也就是当时觉得这个内容不错,我记了笔记,仅此而已,大多数情况下,是不会有下文的。
第七:我还是遵循最古老的办法,用本子做简单的记录,因为这是一个复述的过程,也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。
我总是认为,书写会比键盘敲打,记忆更加深刻,理解和领悟的层面也是不一样的。
复制粘贴,甚至拍个照片,当时有一丝一毫的记忆,但是很快很快就会遗忘,跟书写是截然不同的。
03
书该
怎么读?
最后,谈谈我自己写的书该怎么读。
我个人的建议是,三本《外贸高手》是值得精读的,其中的不少内容和案例,是需要做笔记的。
大家可以写在书上,随时翻阅,也可以专门整理,写在本子上。
《十天搞定外贸函电》和《七天秀出外贸口语》这两本,更侧重于应用,可以理解为工具书。
大家在平时工作中,可以作为案头书,随时看,随时用,写多了,模仿多了,就变成你自己的,甚至超越我这个原作者。
《外贸经理人的MBA》这是对于从业务到管理的一种尝试,我试着让很多业务员明白,从业务员到业务经理,这一步并不是业绩的提升,而是不同的思维视角,不同的思考方式,全盘的考虑问题。
所以这本书,更多的是打开思维,尝试用不同的方式,去改变过去很直接的处理问题的手法。
当然,因为篇幅关系,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头,这后面还有大量的内容,也一定会出续集,甚至跟外贸高手系列一样,会有很多本。
《地道英语即学即用》的第一季和第二季,主要汇集了我自己学英语的一些使用习惯,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知识点和用法。
对于大多数不在英语国家生活和工作的朋友,这两本书仅仅泛读为主就可以,有些东西可以灵活运用,有些东西或许一笑而过。
我个人的建议是,分三个步骤来阅读。
第一: 挑选有兴趣的内容,随意翻阅;
第二:从头开始认真过一遍,做笔记;
第三:有了整体的感觉后,再泛读一遍,查漏补缺,寻找灵感。